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后,虽然有所推进,但总体上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一是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二是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起的产业,政府缺乏管理经验。对照《规划》要求,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仍未出台;九大物流工程如何推进缺乏具体应对措施;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如何推进,缺乏具体方略。
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物流市场:一是物流市场主体不成熟。“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业与商业运行模式,使物流的需方主体市场不成熟;物流公司的集中度低,功能单一,使物流的供方主体市场不成熟。二是物流资源没有完全市场化,没做到能自由流动。三是物流市场运作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法律和法规、标准。物流的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形不成合力。物流的中介组织也不发达。成熟的物流市场是一个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市场。
2010年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成本等继续升高。由于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物流公司营运价格提高空间存在限制,特别是运输与仓储价格长期处在低位,所以2010年物流公司将经受成本与价格的双重压力。
节能减排与物流业关系极大。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以及低能耗、低排放量运输车辆的发展与减少空载率显得十分重要。据有关数据,全球15%的能源消耗在冷冻设备与空调上,冷链物流如何节能减排就提到日程上来。总之,低碳经济也要求物流业加速绿色化,对2010年影响不会很大,但必须起步。
1.做好政策落实要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各地细则的内容,尽快细化政策措施,使行业发展得到政策支持,物流公司能线.做好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工作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渡过最困难的时期、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更为盛行,全球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贸易摩擦的频率、强度、手段都在升级,特别是中美贸易冲突升级,不仅在货物贸易、汇率等领域,服务业贸易摩擦也日显突出。面对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严峻形势,我们国家物流行业的产业安全风险也在加大。为此,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工作要以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为重点,安排落实好工作。
3.推动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必须突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束缚。鼓励制造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物流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制造企业逐步将整合后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提倡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独立核算,开展面向社会的物流服务。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特别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制造企业设置专门的物流业务管理机构,制定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或整体的物流整合、分离、外包方案及推进措施,完善物流成本核算,确定联动发展考核指标,并为加快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组织保障。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考核、扶持和引导。详情请咨询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
上一篇:咒术回战:领域知识科普简单理清三种领域的作用以及关系
下一篇:跨境兴运:解析国际贸易物流发展中的挑战与应对